
華聲在線:嚴陣以待 迎“汛”而戰——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項目防汛生產“兩手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王環宇 劉超
7月6日,汛后放晴第四天,張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項目一天內實現兩個重要節點——南主塔上橫梁混凝土澆筑和北錨碇首件散索鞍吊裝相繼順利完成。
面對6月下旬以來持續半個多月的強降雨災害性天氣,洞庭溪沅水特大橋建設者全力以赴打硬仗,防汛、生產“兩手抓”“兩不誤”。
眾志成城,齊心戰風雨
6月21日,周五。盡管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項目所在地還沒有降雨,但接連發布的防汛預警讓各建設單位始終滿弓緊弦。“未雨綢繆,突發事件不可控,但安全防范‘基本盤’必須由我們自己‘掌舵’。”建設指揮部主要負責人決定周末帶隊留守值班。
當晚,一場暴雨突襲了五強溪鎮,瞬間山洪肆虐,形成嚴重內澇。
“好在提前將車輛轉移到了高處,沒有造成損失。”時隔多日,談到當時的情景,值班人員仍心有余悸。
狂暴的雨水持續到天亮也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憑多年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經驗,值班人員斷定S318省道很可能出現邊坡塌方。這條路,是五強溪通往常德市的唯一主通道,一旦交通中斷,將嚴重影響鎮內的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防汛救災形勢嚴峻,我們應該出一份力。”但出村道路被齊腰深的洪水淹沒,車輛無法通行,值班人員只好徒步從山間小路繞行2公里上S318省道,并沿路巡查。果然,牛獅坪村泥灣里路段出現嚴重塌方,交通被完全阻斷,兩個方向大量車輛、人員滯留,附近還有村民受傷。值班人員當即組織滯留人員幫助轉移受傷村民,并聯系公路部門就近調來機械設備清理塌方。經過三個多小時清理出一個車道,打通了應急救災生命通道。
根據預警,大橋建設現場早已提前加強對重點部位的監測、巡查和隱患整改。面對汛情,建設單位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密現場安全巡檢頻次,日巡查、日通報;機械、人工齊上陣,12小時內完成清理塌方落石、搶通受阻村道、疏通堵塞水溝、修復飲水設施、完善防汛舉措。
“應急響應比較及時,損失控制較好,沒有人員傷亡。”“風險區域所有人員已經全部安全撤離。”“人員生活基本能夠保障”……一條條好消息讓所有人都暫時松了一口氣。
守望相助,患難見真情
勇哥失蹤了,整整一天不見人影。直到兩天后,有同事刷到一則自媒體短視頻,才解開他的“失蹤”之謎。
從牛獅坪村部往小村“屋脊”云盤頭還有幾個村民小組,山里的災情牽動著山外人的心。奈何唯一的上山村道多處山體滑坡、路基沖毀,給當地村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
勇哥大名王勇,是大橋指揮部工程安全負責人,也是藍天救援隊隊員。
6月28日清晨,勇哥和一名村干部全然不顧暴雨過后的泥濘山路,伴隨著隨時塌方的風險,徒步6公里上山,逐組、逐戶問詢了解災損情況,并幫助已經與外界中斷聯系好幾天的受災村民聯系上在外的家人報平安。返回到山腳,已是天亮時分。
“感謝你們的幫助,這幾天我的電話快被打爆了,都是在外地的村民打聽家里的情況,今天總算讓他們安心了。”村干部連聲感謝。
雨退人進,大橋各建設單位主動對接地方,將災后幫扶提上日程,準備利用專業優勢,企地共建,力所能及為恢復重建基礎設施提供支持。
見縫插針,生產不停頓
6月28日下午,北塔上橫梁順利澆筑完成,大橋提前完成又一個節點目標。
當天雨勢稍減。離地面120多米的大橋北塔上橫梁上方搭起了防雨棚,工人抓住有利時機澆筑第二層砼,8個多小時連續作業,順利完成331方混凝土澆筑。
同樣的情形也在大橋南岸錨碇施工區上演。通過巧安排、搶時間,如期完成了左幅錨塊第十四層混凝土澆筑。
“受去年邊坡變形險情影響,南錨施工進度相對滯后,現在等不起、停不得,否則將對整體施工進度造成連環影響。”現場負責人表示。
時間指向7月1日零點20分,大橋南錨施工現場依舊亮如白晝,夜班工人正在緊張忙碌,氣象部門已經再次發布紅色預警,暴雨隨時再次降臨,他們要抓緊時間盡快完成左幅錨塊第十五層鋼筋安裝。
這是自4月底啟動“鞍索造梁纜通”勞動競賽以來,大橋建設奏響“晴天鉚勁干、雨天巧妙干、夜晚輪班干”奮進曲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今年內,張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項目將完成索鞍安裝、貓道和主纜架設三大關鍵節點施工任務。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返回列表